浅谈俄乌恩怨和北约角色

发布于 2022-06-14  745 次阅读


       摘要:俄乌战争的爆发震惊了全世界,这场大国与小国的战争背后是两国渊源已久的历史恩怨,更是欧美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博弈。乌克兰对北约的诉求和其反俄的战略为欧美国家操纵他来遏制俄罗斯提供了优良的抓手。

      关键字:俄罗斯、乌克兰、民族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爱恨情仇还得从他们的老祖宗说起。

   公元882年,维京人留里克在基辅建立了当地历史上第一个政权,因为维京人被称为罗斯人,所以这个政权被命名为基辅罗斯。罗斯人被蒙古人成为“俄罗斯”,中国继承了这个叫法。虽然留里克是维京人,但在包括基辅的当今乌克兰地区生活的实际上是渊源已久的斯拉夫人。

   关于斯拉夫人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1~2世纪的罗马文献中。后来因为民族的分化,斯拉夫人分为三类,即西斯拉夫、南斯拉夫和东斯拉夫。留里克王朝统治着如今的东欧,大部分领土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其中居住的就是东斯拉夫人。后来基辅被蒙古人占领,一部分东斯拉夫人逃到北方的莫斯科,延续了留里克王朝,成为了俄罗斯人;一部分留在本地,被蒙古统治,成为了乌克兰人;另一部分被西北方的立陶宛大公国统治,成为了白俄罗斯人。由此可见,乌克兰与俄罗斯本为一家。

凭借莫斯科茂密的森林和恶劣的气候,留里克王朝挺过了蒙古铁骑肆虐欧亚大陆的时期,并在金帐汗国覆灭后,逐渐吞并了周围国家,日渐强盛。留里克王朝因为皇室绝嗣,皇位传给了流有留里克血脉的罗曼诺夫家族,也就是罗曼诺夫王朝。当时,正被波兰统治的乌克兰人独立起义失败,向俄罗斯请求援助,并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尔条约。自此,乌克兰并入俄国,成为俄国的领土。

   由于彼得大帝成功的西化改革,沙俄国力日渐鼎盛。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沙俄更是疯狂扩张,将立陶宛,克里米亚,白俄罗斯全部纳入版图。沙俄的扩张使其成为了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拥有100多个民族,但最大的三个民族依旧是老牌东斯拉夫民族,俄罗斯人占43%,乌克兰人占18%,白俄罗斯人占4.7%。幅员辽阔加上民族众多,古典的俄罗斯帝国无法维持完全的统治,只能通过拉拢地方贵族和精英,让他们协助治理各民族地区,形成以罗曼诺夫家族为核心的贵族联盟。贵族高居于俄罗斯各民族之上,而平民则备受农奴制之压迫和剥削,苦不堪言。俄罗斯人的平均寿命甚至不到30岁,在各国中都是垫底。这段时期,各民族没有明显的矛盾,最大的矛盾在于贵族和平民,但时常爆发的农民起义均被贵族镇压,平民地位没有得到改善。

   最大的转折点出现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1853年,沙俄在与英法奥斯曼萨丁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大败,农奴的战斗力低下使沙皇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当时,欧洲现代民族国家进程正风起云涌。亚历山大二世发现,想要提高军队战斗力,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就必须先将农奴改造为自由公民,再将俄国建立为政治文化高度统一的民族国家。然而,俄罗斯贵族全部接受的是西式教育,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俄罗斯文化是什么。所以,他们只能想到三个俄罗斯民族的标签——俄语、东正教、建筑上的洋葱顶。他们在各民族地区强行推行这三个标签,自然引起了各民族的强烈不满。波兰和乌克兰相继爆发起义,但都被军队残酷镇压。沙俄的俄罗斯化改革不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成了各民族的民族主义催化剂,导致各民族都对俄罗斯民族产生了仇恨的情绪,这也是俄罗斯妖魔化的起点。其实,俄罗斯人和各民族一样都是沙俄压迫下的受害者,俄罗斯化改革并没有使俄罗斯平民收益,反而让他们为各民族仇视。

      沙俄的民族一体化政策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崩溃,各民族都纷纷起义来推翻沙俄的统治。据统计,布尔什维克领导层中只有25%是俄罗斯人,可以说十月革命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革命。所以,后来成立的苏联中各加盟共和国都是独立的共和国,并且随时可以退出苏维埃联盟。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是苏联的四大创始国,但苏联实际是以苏俄为中心的联盟,各国都直接或间接为苏俄控制,所以只是沙俄变成了苏联,各民族的地位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苏联推行的民族平等政策最终没有兑现的最大原因来源于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贯穿了苏联的发展和崩溃,也成为乌克兰和俄罗斯反目成仇的最大推手。斯大林执政后,开始推行重工业优先,集体农庄的经济政策,在政治上进行“大清洗”运动,在思想文化上禁止宗教、原民族文化的传播,控制言论、创作自由。经济政策是斯大林认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政治政策的目的就是稳固苏联的统治,将所有权力集中在中央苏共以及他的手里,文化政策统一思想。三大政策都是规模极大的改革,有着无数的反对者。面对改革的阻力,斯大林粗暴地实行了高压统治,反对者要么处刑,要么流放。其中,民族地区的阻力尤其严重。乌克兰地处东欧,文化上深受西欧影响,所以乌克兰人对斯大林的政策非常排斥。乌克兰本因国家力量太弱才并入苏联,国内谋求独立的民族主义者对苏联的不满进一步加剧。斯大林并不希望在各民族之中搞什么民主政治,他更想要各民族统一,最好变成一个民族,这样才方便他统治这个庞大的国家,所以他在各民族地区强行镇压民族主义者,积极消除民族差异,对各族人民比对俄罗斯人更加残暴。 

      1933年,由于集体农庄的强行推行破坏了原本的农业生产,一场饥荒席卷了整个苏联。在这场饥荒中,乌克兰死亡了数百万人,被称为“乌克兰大饥荒”。这场饥荒成为了乌克兰民族的历史阴影,也大大加深了其对苏联的仇恨。几年后,在德国入侵苏联时,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成立起义军,和德国一起对抗苏联,这场饥荒负有很大责任。然而,德国最终战败,乌克兰起义军也近乎被斯大林杀光,乌克兰仍旧被苏联统治着。作为苏联中的第二大加盟国,乌克兰拥有广阔肥沃的土地,为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还有苏联唯一能造航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以及大量的核武器。乌克兰还是北约和华约的前线,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在地缘政治中占据重要地位。正是因为乌克兰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联才一直死死地控制着乌克兰,而乌克兰也一直有着脱离苏联掌控的想法。

      苏联失去对乌克兰的掌控的过程是和其崩溃的进程一致的。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死后大肆批评个人崇拜,瓦解了苏联人对共产党的信仰。再加上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不断渗透苏联,民族主义、个人主义在压抑下不断滋生壮大。苏联长时期的改革都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的禁锢,老百姓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使得苏联人心背离,苏共的威信进一步削弱。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苏联由于内忧外患,故意隐瞒了这次事故。但最终事故被暴露,乌克兰人愤怒不已,认为苏联对本民族的生命漠不关心。恰逢戈尔巴乔夫进行民主改革,苏共不再是苏联的唯一政党,甚至不再拥有执政地位。苏共领导核心的消失,使得苏联再也无法维持,各加盟国貌合神离。以前被压抑的种种思想和诉求一瞬间爆发,受西方思想影响的东欧迅速抛弃了社会主义的一切,投入了自由民主的怀抱。1990年东欧剧变,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纷纷宣布脱离苏联,成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一年后,随着俄罗斯脱离苏联,苏联从这片大地上彻底的消失了。

      脱离后的乌克兰试图重新发扬本民族的文化,摆脱苏联时期的影响,所以反苏成为乌克兰的热潮。以前积攒的民族仇恨使得乌克兰疯狂抨击苏联。然而,苏联毕竟是乌克兰与其他国家组成的联盟,乌克兰也是苏联的一部分。反苏好像成了对自己国家过去历史的批评,反苏也像是在反自己。现代民族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一味反苏不仅会破坏民族自豪感,也不会对民族认同有多大益处。所以,乌克兰转换了对象,开始了反俄。

反俄有四大好处:一是俄罗斯作为苏联的核心国,反俄可以将苏联的所有问题归咎到俄罗斯身上,打造出乌克兰受害者的形象,不仅顺应了民族的仇恨,也摒除了乌克兰对苏联所作所为的应负责任。要知道,乌克兰作为第二大国,乌克兰共产党在苏共中占有相当多的席位,并且还出过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乌克兰完全就是受害者吗?

二是乌克兰受害者的形象可以博得西方的同情。反俄也相当于是投名状,表明乌克兰的立场,争得西方的援助和支持。

三是族群对本民族的认知建立在与其他民族的区别上,乌克兰经历过沙俄和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化,如果不将俄罗斯文化从乌克兰文化中剔除出去,乌克兰人自己都不会认为自己是乌克兰人。所以,乌克兰的现代民族认同就是建立在反俄的基础上。(至于乌克兰人是不是乌克兰人,我也不知道)

四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同属东斯拉夫,基辅罗斯的起源地就在乌克兰。但乌克兰自古以来就被各种国家统治着,为沙俄和苏联统治时间最长,这并不利于乌克兰建立民族自豪感。反俄后,乌克兰就宣称基辅罗斯所代表的东斯拉夫文化正统属于乌克兰人,而迁徙到莫斯科的俄罗斯人受东正教和蒙古帝国的影响脱离了东斯拉夫正统。这样,东斯拉夫文化的辉煌就属于乌克兰了。

至此,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就被乌克兰用反俄解决了。

苏联解体,各国开始政治民主改革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然而,国家根本制度所发生的重大的改革无一不需要稳定的政治支持和有强大控制力的政府。刚刚脱离共产党集权的各国政府都视集权为洪水猛兽,一味推行绝对甚至极端民主,政权四分五裂,各新生党派都在争夺权力,国家建设沦为争权和攻击反对派的工具。在政权混乱的情况下,经济改革变成了贪污腐败的滋生地。苏联时期的大型国企落入寡头手中,寡头再反过来和政府勾结,一起从苏联遗产中攫取大量利益。寡头也趁此操控政府,有些直接成立了党派,亲自下场参与政治。无论是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最终都把利益输送到了寡头的口袋中,乌克兰的总统和政府如今依然任凭寡头操控。而政府腐败程度甚至高于一些南美洲国家。

乌克兰独立后奉行反俄亲西亲美政策,对西方国家可谓是投怀送抱和摇尾乞怜。面对这送到嘴边的肥肉,西欧和美国当然欣然笑纳。乌克兰绝对民主的混乱政治对美国这种操控其他国家的老手来说,插手简直是轻而易举。乌克兰政府贪腐严重,乌克兰成立的四大反腐机构,实际权力比政府都大。而背后分别是索罗斯基金会、欧盟、美国民主党、美国共和党。乌克兰政府早已被寡头和欧美完全操控。

即使如此,乌克兰依旧有亲俄派。苏联时期,各个加盟国的产业都是为整个苏联服务的,市场是由经济互助委员会提供的全苏联的市场。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高度依赖苏联的产业体系崩溃,众多军工厂因为产能过剩、缺少订单而倒闭,乌克兰继承的三艘航母都因无法支付高昂的维护费用而卖出。西方承诺的援助又是镜花水月。一方面,乌克兰的工业极其依赖俄罗斯,另一方面,乌克兰政府和欧美国家并没有给乌克兰人带来好的生活,所以有些乌克兰人对政府失望透顶,希望重新和俄罗斯建立良好关系。这就诞生了亲俄派。亲俄派在政府中央自然受各方打压而吃不开,但在地方上,尤其是卢甘斯克和顿涅兹克两州很受欢迎。这两州是乌克兰工业集中地,又与俄罗斯接壤,受俄罗斯文化影响大,自然亲俄。

北约为北大西洋组织公约的简称,成员国大部分为西欧和美国,是为了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而成立的。二战之后,西欧被打成一片废墟,失去了以往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欧洲害怕苏联趁机入侵赤化西欧,美国害怕苏联掌握西欧后,美国不能与之抗衡。所以,美国一方面启动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另一方面签订北约,在欧洲建立美军基地,美军实际成为西欧的国防军。苏联解体后,作为对抗苏联的北约本应解散。可请神容易送神难,美军基地一日不撤,西欧就一日为美国所掌控。北约可谓是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柱。美国为了让北约拥有继续存在的正当理由,拒绝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加入西方的请求,并在国际上继续将俄罗斯描述为苏联的继任者,依旧对西欧有着重大威胁的国家。而西欧因为北约既能为他们节省一大笔国防开支,又能保护他们免受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也乐得接受。

然而,近几年欧盟内部矛盾重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导致欧盟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美国政府又与欧盟摩擦冲突不断,不停干涉欧盟事务,尤其是特朗普执政时期最为严重。这些都让欧盟既想摆脱寄人篱下的地位,又想摆脱美国控制下的发展。而北约就是最大的阻碍。

没有军队的欧盟如何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地位呢?欧盟成员国大部分都是北约成员国,北约实际上凌驾于欧盟之上,成为欧洲事务的真正主导者。俄乌战争刚爆发时,俄罗斯跟美国谈判,跟乌克兰谈判,跟北约谈判,唯独不跟欧盟谈判。一个松散的没有军队的联盟完全没有话事权,这也是欧洲的悲哀。

      当我们认识到北约其实是美国的北约,西欧只是被拿来当枪使的时候,我们就明白北约的不断东扩正是美国势力范围的扩张。自苏联解体后,北约五次东扩,已将除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外的东欧国家全部吞并。白俄和乌克兰是俄罗斯面对美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美国的军事力量可以直达莫斯科,对俄罗斯来说确实是非常大的安全威胁。但是,美国难道不知道北约肆无忌惮地东扩会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弹吗?美国当然很清楚这种行为的后果,但是这种局面正是他所想要的。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为何与他接壤的墨西哥毒枭盛行、民不聊生?为何南美洲穷困潦倒,比非洲一些国家发展水平还低?为何美国不给邻居送自由民主,不给南美洲送自由民主,不给非洲送自由民主,反而积极地给中东送自由民主,给阿富汗送自由民主,给苏联、中国、朝鲜送自由民主?他的自由民主不过是将别的国家原来的政府搞垮,再建立容易受他操控的“民主”政府罢了。小国如果没有权力中心,没有强有力的政府,面对美国以民主为包装的政治操纵根本无力反抗。所以,美国最喜欢的是混乱的地区,混乱的政治,最讨厌的是稳定的地区,“不民主”的国家。俄罗斯就算急了,开战了,也只会把欧洲搞乱了,既削弱俄罗斯,又扰乱欧洲,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美国正积极给予乌克兰援助。不像欧洲口头上的援助,美国都是实打实的军事援助,水当然越浑越好。

      俄乌战争方面,俄罗斯是最让人捉摸不透的。虽然普京先发制人来应对北约军事威胁,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已经停滞了十年,这场战争难道不会让其雪上加霜吗?俄罗斯到底是被逼到绝境了,绝地反击,还是另有算盘,想打破僵局,迎来新的发展?我不得而知。

                                                  参考文献

[1]郑羽.富饶的乌克兰共和国

[2]段琼.俄罗斯民族主义推动苏联解体的原因.内古电大学刊.2017年第4期

[3]亚当·扎莫伊斯基.波兰史.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         

形教论文,全是个人观点,仅供娱乐。俄美博弈、世界格局、中俄关系等因期末原因无力涉及。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